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传媒?荣松 做了10多年的新华社记者、编辑,还曾被聘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但这一年来,我脑中不断涌现这个问题: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传媒?我们的理解是不是偏么? 我在这里并不想给媒体和传媒下定义,定义似乎太多了,也缺乏标准。
但我越来越觉得,中国人或者说中文中,媒体、传媒和媒介的概念是不是混淆了? 随着中文中多媒体、新媒体的概念涌现,人们越来越说不清楚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传媒?每当新技术得以应用,就说新媒体出现,难道媒体就是技术? 曾经有人把互联网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也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
然而对我来说,这些似乎都是工具,实质上是媒介而已。
也曾经听一些媒体专家说,报纸、广播(收音机)、电视(机)并不是媒体,而报社、电台、电视台才是媒体,也就是说利用传播媒介从事信息传播的机构才是媒体。
“媒体”(传媒)这个中文词似乎来自于英文的media(medium),英文中这个词的词义更多的应当是“媒介”的意思,所以当音响设备普及时,中文中便出现“多媒体”,显然来自于英文的mass media,所谓“新媒体”则来自于“new media”。
但是,我们有没有搞错啊? 国内机构在管理媒体时也会遇到一个麻烦,“媒体”(传媒)是由新闻出版署负责管理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媒体”都拥有从事媒体工作的许可权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更多的“媒体”仅仅拥有工商局发的经营许可,纯粹是商业行为。
当然中文中还有一个词可以来缩小一下范围,这就是“新闻媒体”,目前似乎唯有“新闻媒体”属于新闻出版署所管,那么不从事“新闻”,只从事“资讯”服务的呢?于是,中国就出现了像新浪网、搜狐网等等“怪物”,不是“新闻媒体”却在做新闻媒体所做的事,因为无论如何也是“媒体”啊。
这样一来,新闻出版署就不得不来管一些并不是“新闻媒体”的“媒体”了。
在国外当记者时,每逢采访,负责媒体的机构给我们发的许可证上常常印着press的字眼,因为我是新华社记者,拥有新华社发的记者证,而且任职时还有新华社社长签署的给对方管理机构的介绍信。
有时也会遇到印有media的证件,但仅有这样的证件就不能采访。
由此,也许我们所说的媒体,在国外被认为是press的,而不是media。
离开新华社后,这个问题似乎更敏感了些。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能够说清楚
全球资讯网(亦作「Web」、「」、「W3」, 英文全称为「World Wide Web」),是一个由许多互相连结的超文字组成的系统,透过网际网路存取。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域「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透过超文本传输协定(Hypertext TProtocol)传送给使用者,而后者透过点选连结来获得资源。
全球资讯网协会(英语:World Wide Web Cortium,简称W3C),又称W3C理事会。
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电脑科学实验室成立。
全球资讯网协会的建立者是全球资讯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全球资讯网并不等同网际网路,全球资讯网只是网际网路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是靠着网际网路执行的一项服务。
每个地区的黄页可能算是客户信息量最大的一个宝库了,很多营销人挖掘客户的第一步就是把黄页翻遍,几千几万个电话打过后,即使没有一个成功的客户,肯定也有收集了一些潜在的客户信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熟悉了业务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心态,熟悉了当地的整个客户群体。
因此,如果一个刚踏上营销的新手没有更好的发掘客户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黄页上的客户熟悉一遍。
案例:某网络公司小王,2000年最初踏上工作岗位后,以其勤奋、刻苦的工作方式,每天播打80-120个公司的电话,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其地区的黄页上面的单位联系了一遍,虽然没有签单,但积累了20多个意向客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小王通过不断地跟踪,成功的签下了十几个单子,较快的大开了自己的业务市场。
二、关注媒体信息一个营销人,应该有种捕捉客户信息的职业敏感,因此每天应该浏览当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面的各种信息,每天应该坚持收看本地的电视新闻和电视广告。
媒体上面能够透漏的客户信息大概分为三种类型:1.硬广告:企业的产品推广广告、开业广告、招聘广告、软文广告、形象广告等广告都是捕捉客户的“优质”信息,应该迅速的查阅相关广告企业的信息,寻找、分析广告信息与自己产品的结合点,立即与客户联系。
2.新闻广告:某些企业通过媒体关系为自己的企业形象或者产品做“新闻”形式宣传,营销人应该能够透过“新闻”看本质,迅速与该企业取得联系。
3.政府公告或者政策信息:政府通常每年会有一些评选活动,比如“十高企业”“十大企业”“明星企业”“明星品牌”“优秀企业家”等等的各种评选,这些参与评选的企业也是营销人眼中的“绩优股”。
另外,一个地区重大的政策利好的发布,营销人也应该通过敏锐的嗅觉发现其中的价值,立即确立受利好影响的相关行业中的企业名单,寻找结合点,快速出击。
案例(以第三项为例):某建材厂路面砖销售人员李某,通过媒体看到某沿海开放城市一篇《改造城市环境,创建旅游城市》的文章,立即想到了该城市要改善环境,肯定会在道路上做文章,其厂里生产的各种路面砖规格多、质量好,李某认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立即动身到了该城市,通过迅速的打通关节,及早的拿到了招标书,历经半载终于拿下了该厂的一个大单。
如果李某没有从这篇文章中发现机会,即使将来能够收到该城市的招标邀请书,也很难把这项业务做成,李某因此得到了厂里的重重重奖励,而且还被升为了销售部经理。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继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体后的第三大媒体,互联网跨越了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巨额的资讯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销售人员应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通过发送邮件、在一些免费提供的发布平台上发布产品广告、在相关专业网站(社区)发表专业文章等方式挖掘和吸引新的客户。
熟练的运用互联网发展客户和维护客户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案例:某外贸公司业务员张某,在完成公司交代的业务同时,不断地登陆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商业网站发布一些公司的介绍和产品的信息,还到处搜集国外相关公司的EMAIL,不断的把自己公司的信息发送给他们,一年之内张某成功的开发了三个重要的新客户,使得公司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60%,个人取得了良好的受益同时,为公司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四、留心路边信息销售人员通常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在市场与客户之间,这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行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应该低头匆匆前行,也不应该疲乏的在公车上睡觉,应该在欣赏路边风景的时候,关注来自路边的客户信息。
马路上有客户?当然有!一个路牌广告透漏的信息,一个店名称透漏的信息,一个电台广播里面的广告透漏的信息......其中的某条信息就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你接受到每条信息后应该做的就是判断这条信息与你的业务有没有关联?善于抓信息也是销售人员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某软件公司销售人员杨某,在外出的路上看到一个政府某部门的办公楼,该部门属于公安局下属的出入境管理处,一般出入境管理处相对独立,相关的业务和软件都经过国家部位统一配备,应该没有什么商机。
到公司后,杨某立即通过114台查到了该处的电话,一个电话过去,果然得到了没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回答,但在杨某的仔细询问后,了解到他们目前还没有一套成型的办公系统(OA),于是建议他们上一套该系统,并讲解了系统的优点,客户有了兴趣,于是杨某取得了上门拜访的机会。
几次交流下来,杨某成功的签下了这个单。
同事们说都曾经路过该办公楼,但是就没有去关注它。
因此,机会从很多人的身边流走了,机会最终还是留给了有心人。
五、充分发掘自己的社会关系资源六、细心留意他人的谈话信息七、通过客户结识新的客户
本文地址: http://akl.dhslw.com/hlwzxwz/9a6280cffb97df1b739c.html
上一篇:python语言平台是启什么作用的python教程...